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华社吉隆坡/南宁11月17日电中马“两国两园”加快完善,跨境合作激发新动能。新华社记者赵欢王家卫进入马来西亚彭亨州Mazon关丹工业园。厂内流水线上的每道工序都在顺利进行,满载货物的大卡车在厂外来来往往。与此同时,吊车、挖掘机忙碌起来,新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马中关丹工业园自开业以来,规模不断扩大。我们与中国广壮自治区钦州市中马钦州工业园合作,创新“两国两园”合作模式。产业协同效应两国关系日益紧密,为中马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快速动力。作为中马合作的旗舰项目,十多年来双方不断深化合作,从港口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到共建园区,持续打造优势互补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区域经贸合作质量提升和提升。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曾公开表示,“两国两园”合作项目将为马来西亚东海岸带来重大经济刺激。今年以来,马中工业园、园区物流、关丹港建设稳步推进。园区内近期竣工项目涵盖食品、冶金、硅等领域材料、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见证园区发展的马籍华人、关丹马中国际物流园发展部总经理冯国立表示,园区还计划引进人工智能、绿色产业等新兴业态,并建设发电厂和配套基础设施,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港口物流是“Nikuni ni Park”正常运作的基础。广西关丹港至钦州港直航航线稳定运营,果蔬等产品运输周期大幅缩短,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使其快速进入西南市场。今年4月,关丹港至广西北湾港的冷链航线开通,g 猫山王榴莲、山竹、咖啡等马来西亚特色农产品更快抵达中国市场。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骆秀福表示,这条航线不仅是一条物流路线,也是马中两国长期合作的体现。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马中‘双园区’为双方加强工业、贸易和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丹港航线覆盖东南亚、印度及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支持,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拓展该航线,有效连接中国和马来西亚腹地。”关丹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经理王超表示,今年北湾港与关丹港之间的货物吞吐量增长了136%。今年上半年。该集装箱货物主要是来自东南亚的化学品、金属矿石和农产品,通过关丹港运抵钦州港。隔山隔海,中马钦州工业园区的工业加工板块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广西中马金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加工燕窝,这是全国第一批总燕窝。园区是全国燕窝生产实体和产业链平台,入驻企业23家,其中13家获得活燕进口加工资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借助中马合作优势,马来西亚生产的原燕窝在钦州加工包装,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从“原燕窝”到“优质燕窝”的价值跃升。中石油广西石化炼化钦州港附近的化工升级改造一体化项目已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此外,还将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拓展西南、华南及东盟市场,形成面向东盟的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促进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广西民族大学/AS EAN区域研究院研究员江晨贤指出,中马“两国两园”模式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仅加速了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产能合作,而且通过港口互联互通、产业合作等举措,极大提升了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整体效率和水平。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期间,中马两国围绕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举办推介会等活动,签署了共计50个投资项目和合作协议,涉及人工智能、食品加工、港口物流、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信息化等领域,为“两国两园”合作注入新动力。 “‘两国两园’正在不断扩大产业辐射和开放水平。”钦州中马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左孔田表示,园区目前已形成燕窝、棕榈油、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等多个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从特色农产品到绿色化工,从单一渠道到多式联运,合作模式从“点对点”升级为“链对链”。在马来西亚智库亚太“一带一路”执行董事克宗义认为,中马“双园”不仅是一个经贸合作项目,也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共同发展的成功范例,彰显了共建以互利共赢为核心、以共同繁荣为目标的“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重要性。
(编辑:朱晓航)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