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孟柯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IPP)继9月份保持稳定后环比上涨0.1%,比去年同月下降2.1%。国家金融发展研究院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0月份物价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展望未来,预计价格总指数将再创新高,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向好,市场信心持续恢复,内需全方位扩大,优质供给催生有效需求。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9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略高于季节性水平。其中,服务价格由9月份下降0.3%转为上涨0.2%,涨幅较季节性高0.2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涨幅约0.07个百分点。服务方面,国庆、中秋恰逢出行需求旺盛。酒店客房、航班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 8.6%、4.5% 和 2.5%,均高于季节性水平。医疗服务价格上涨0.5%。食品价格上涨超过季节性价格。食品价格上涨0.3%,但季节性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生鲜蔬菜、羊肉、生鲜水果、虾、蟹等价格上涨。由于消费需求增加,节日期间d牛肉上涨0.5%至4.3%。工业消费品价格平稳上涨。能源价格下降0.4%,不含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3%,CPI环比上涨0.07点左右。其中,受国际金价上涨影响,国内黄金首饰价格上涨10.2%。与去年同月相比,10月份CPI上涨0.2%,而9月份同比下降0.3%。其中,食品和能源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但下降速度正在放缓。食品价格下降2.9%,比9月份下降1.5个百分点,原因是CPI比去年同月下降约0.54个百分点。能源价格下降2.4%,其中汽油价格下降5.5%,受CPI同比下降约0.18点影响去年。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连续第六个月上涨,创2024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价格数据多项指标改善全面稳定,好于季节性水平,反映出我国经济内循环进一步畅通,增长质量不断提升。”东方金城研发部执行董事冯林表示,董丽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将为四季度货币财政政策提供持续支撑空间,有效防范外部波动。数据显示,10月份PPI环比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国家统计局城市局统计师在解读中表示,10月份PPI环比变化主要特点如下:一是由于供需关系改善,部分行业价格出现上涨。二是进口因素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及石油相关行业价格走势。 10月份PPI同比下降2.1%,降幅比9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下降。首先,董丽娟分析,主要行业产能管理持续推进,相关行业同比降幅缩小。除了产能核查和安全监管加强外,冬储补库和用电需求增加导致矿区价格同比下降。煤炭洗选业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随着市场竞争秩序不断优化,落后生产企业产能逐步退出,太阳能发电设备及零部件制造、电池制造、汽车制造价格降幅分别收窄1.4、1.3和0.7个百分点。二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消费潜力有序释放,相关产业价格逐年上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和现代化,智能、绿色、集成制造业不断发展。有色金属铸轧加工业价格上涨6.8%,电子材料制造价格专用电子上涨2.3%,微波通讯设备价格上涨工业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8%,船舶及相关设备制造价格上涨0.9%,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价格上涨0.7%,飞机制造价格上涨0.5%。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不断取得成效。工艺品、礼仪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8.4%,运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3.3%,营养食品制造价格上涨2.1%,饮料制造价格上涨0.4%。在潘明看来,内需复苏带来的订单量改善将继续为工业品价格提供底线。随着“反内卷”等政策的加大推动,预计部分行业竞争环境将持续优化,从而将带动产品价格的企稳。同时,虽然有尽管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存在不确定性,但在国内稳增长政策的支持下,对国内工业品价格的影响相对可控。冯林表示,PPI环比首次上涨,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这主要是由于“反内卷”导致部分行业供需改善,有力支撑了相关行业价格。另一方面,国内相关行业价格受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影响而上涨,生活必需品价格受节日消费影响较上月止跌,也带动了当月PPI环比上涨。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切勿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