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华社马普托11月9日消息 |中国农业专家正在帮助莫桑比克筑起抵御动物疫病的坚固防线。采样完成后,他用卡尺转向其他奶牛,轻轻捏住它们脖子上的皮肤褶皱,仔细记录皮肤厚度的变化。这是牛结核病检测的重要一步……11月6日,莫桑比克农业研究所乔贝拉畜牧技术站站长马蒂尔德先生(左)与中国援莫桑比克农业专家组兽医韩俊伟先生在田间进行牲畜采样。新华社供图 刘杰 玛蒂尔德近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当地养殖业长期以来依赖散养方面,动物疫病防治意识淡薄,牲畜健康存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中国驻莫桑比克农业专家组兽医专家利用技术站开展了多次有关畜牧常见病诊断、寄生虫防治、疫苗接种程序等相关的现场培训和示范,有效提升了当地畜牧业的健康管理水平。 “中国专家给我们介绍了常见的传染病,还给我们带来了筛查方法和设备。现在最大的变化是我们敢做、知道怎么做。我们可以自己采样、自己检测,也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他说。 11月6日,中国援莫桑比克农业专家组兽医专家韩俊伟(左)向莫桑比克讲解中方捐赠检测试剂盒的使用情况莫桑比克农业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新华社 刘杰 摄 在现场进行诊断培训的同时,中国专家帮助莫桑比克农业部研究所改善检测条件,捐赠检测试剂盒、快速检测卡和配套耗材,指导莫桑比克当地技术人员完成检测任务,并开展“社区独立”的相关检测。在农业研究所的实验室里,负责人尤兰达小心翼翼地从冰箱里取出每一个好的样本。这些样本用来检测牛奶中是否含有布鲁氏菌,这是常规的长期监测任务之一。中国专家抵达后,与莫桑比克技术人员深度合作,规范疾病检测流程并比对数据。 “引进中国尖端技术使我们能够优化我们的测试流程,改善我们的运营方法,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11月6日,中国援莫桑比克农业专家组兽医专家韩俊伟(左)向莫桑比克农业研究所技术人员讲解中方捐赠的检测试剂盒的使用情况。新华社供 刘杰 为打破当地疫苗产能瓶颈,中国专家还在农业研究所开展了“疫苗灌装半开塞技术”专题培训,掌握灌装设备操作能力,传授技术骨干优化工艺 农业研究所疫苗生产办公室负责人马帕科表示:自从引进灌装机后,疫苗灌装效率提高了一倍,日产能较之前的6000瓶大幅提升。达到约12000瓶,产品合格率也大幅提高。中国农业援助莫桑比克专家组兽医专家韩俊伟表示,相关培训促进了当地疫苗生产,实现了“重要跨越”,实现了从传统手工灌装逐步过渡到半自动化操作。第一批掌握核心工艺的核心技术团队将主动扮演“培训师”的角色,向更多同事传授操作基础知识,推动这项技术逐步向周边地区普及。农业研究所动物科学系主任奥蒂莉亚深受感动。他表示,中方援助不仅改善了装备状况,还通过疫苗生产培训,显着提升了实验诊断和疫苗制备两大核心能力,帮助莫桑比克建立了独立自主、可靠的疫苗生产基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试点、疫苗灌装、病理切片和现场诊断等逐步本地化,将强化莫桑比克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主要特色。不断形成。 “我们的核心使命始终是技术转让和人才能力培养。最终目标是使当地技术人员能够完全独立、可持续地保护国家畜牧业的健康和安全。”韩俊伟说。
(编辑:朱晓航)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